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(其二)
北宋 · 苏轼
shuǐguāngqíng
shān
西
dànzhuāngnóng
译文
作品简介
作品赏析
创作背景
作者简介
作品评价
相关合集
译文
在晴日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波荡漾,光彩熠熠,美极了;雨天的西湖,山中云雾朦胧,缥缥渺渺,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。
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,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。
[
4
]
作品简介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(其二)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,诗人用新奇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西湖风光图,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向往。诗的前两句写西湖不同天气的湖光山色;后两句巧妙地把西湖比作西施,更是神来之笔。
[
1
]
作品赏析
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、一时之景,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。诗人畅游西湖,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,一边饮酒构思,意笃八极,神游万仞。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。
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,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。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: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,西湖水波荡漾,波光闪闪,十分美丽。“山色空濛雨亦奇”描写雨天的山色:在雨幕笼罩下,西湖周围的群山,迷迷茫茫,若有若无,非常奇妙。从“晴方好”“雨亦奇”这一赞评,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,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、开阔的胸怀。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、对应之景,情是广泛、豪宕之情,情景交融,句间情景相对,西湖之美概写无余,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。
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,以貌取神,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: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,当然无可非议。现在,西湖也叫西子湖,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。
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,达到“以少总多,情貌无遗”的艺术效果;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,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,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,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。因此,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,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。
[
2
]
创作背景
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至七年(1074)任杭州通判,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。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(1073)正、二月间。从诗意看,作诗当天朝晴暮雨,诗人既为酒所醉,亦为美景所醉。
[
3
]
作者简介
苏轼
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
苏轼(1037—1101年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其父苏洵、其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
作品评价
武衍·《正月二日泛舟湖上》:除却淡妆浓抹句,更将何语比西湖?
[
5
]
相关合集
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
182个词条6.9w阅读
咏鹅
唐代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
相和曲·江南
汉代时期佚名创作的作品
唐代王维的五言绝句
查看更多